2023年5月14日由温州大学主办,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温州大学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承办的温州大学9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元宇宙与AI融合发展论坛”,在温州大学岩松堂雁山厅隆重举行。

在本次论坛的“罗山论剑” 环节,温州大学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陈昂教授为主持人,邀请了温州大学副校长王舜、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书记全力、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叶苗、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和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谢子静作为嘉宾,就“元宇宙与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改革”论题进行深入探讨。
-01-
王舜校长首先总结了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校最重要的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并指出希望通过微专业、加强社会投入与教师培训发展交叉学科,从而提升我们学生培养质量,实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带来的挑战,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叶苗院长表示,在AI 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当下,翻译行业受到强烈冲击,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审视、了解翻译这个行业,找到属于人工翻译的不可替代性,实现“物以稀为贵”,否则等待我们的将只有被取代。其次,要加强培育人文素质,提升跨文化交接能力、研判能力,提成自己的专业素养,去完成10%的情感翻译,实现精细化的工作能力提升,满足社会需求。再次,与时俱进地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是不可或缺的,要了解它、掌握它,充分利用机器去完成90%的文本翻译,利用它辅助我们,减少低成本的付出与重复性的一些劳动,从而收获高层次工作成果。

-02-
接下来,陈昂教授向全力书记提问了关于人工智能与元宇宙时代对于教育的影响?接下来,陈昂教授向全力书记提问了关于人工智能与元宇宙时代对于教育的影响?
全力书记首先给我们分享了一个纽约教育局局部限制纽约市公立学校的网络使用案例,并表示限制使用与逃避是不理智的;无知,盲目的等待是可悲的。他指出刷题的时代将会过去,中国经济发展将转化成一种创新驱动,这种创新驱动需要更多创新人才,而不是从我们传统教育体制中走出来的学生。其次,传统论文教育考核的方式终将改变,一种以代表作品作为考核的最终结果会慢慢地出现,这些都会深刻地改变中国教育的机制。我们需要做的是顺应时代,积极面对。

-03-
接下来,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就在元宇亩人工智能爆发的时期,人文教育、高等教育方面应该注意的一些应对的措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孙教授表示,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独具特色,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将文化创新理念通过技术转化实现,独一无二,打造属于我们的独特标签,个人名片。通过各种虚拟情景与仿真项目的打造,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传统的文化与现实的科技相互结合,可以推动文化的普及与推广。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借助现实的技术,更好地保存文字作品,这就是科技的人文魅力。孙院长还表示,技术的发达,是为了让我们可以省下很多的力量去创造。而不是让人去做重复的、无效的事情。所以管理水平跟这个技术水平要一起提升,才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好的福利,才真正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这种有意识的文学艺术。人是万物之长,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依然要有这个理念,人还是主体,一定要把技术用好,技术要是用不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人工智能的来临,艺术领域该怎么去面对,怎么去思考,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谢子静院长表示,面对这样时代的挑战,我们是有信心的,而学生与老师应该怎么样去应对呢?第一就是,深度培养我们特有的审美能力,善用AI 软件具有的逻辑能力与搜索能力,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第二就是创新能力的提升,艺术是求异不求同的社会在不停地发展,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多有创意的东西,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最后一个,就是实现产教融合,培养社会产业链真正需要的应用型的人才,聚焦培育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王校长还补充,人工智能在未来的教育教学面前必然是一个巨大的工具,对理工科类来说,它强调的是一个精细化生产,而文学艺术类是感性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王校长希望学院之间要多开展科研论坛、交流会等,不断思考,挖掘技术,实现教育与最前沿技术的结合,加速温大元宇宙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实现温大繁荣发展。